3min精讀:Gen Z vs Gen Alpha
- Ale Tang

- Nov 14
- 3 min read
Updated: 4 days ago

每個品牌都說要形象「年輕化」,究竟現在的 Gen Z(1997-2012)和 Gen Alpha(2013 onwards)長怎樣了,他們的生活習慣、喜好和關心事物有何改變?現在就為大家歸納調查報告發現,以及推廣營銷小貼士!
1. 科技產品與社交媒體:🖥️Digital Natives vs. 📱AI Natives
「吃電子奶嘴大」的 Gen Z,用手機、電腦和遊戲機,穿梭於溝通、工作與消閒之間,是注重方便度與實用功能性的一代;最常用的社交媒體為 TikTok、IG 和 Snapchat,最吸引他們的是時間短、視覺美、感情深的內容。收聽 podcast 者由 2021 年上升 14%。
對 Gen Alpha 而言,電腦卻變成跟老古董了。疫情期間他們靠電腦上網課,閒時也就不再想用了,改用更輕便的手機、平板和其他智能產品(如智能喇叭)。近四分之一人上週有使用 AI,且父母收入愈高者使用 AI 愈多。收聽 podcast 者比 2021 年大增多達 29%。
🎯Key Takeaway:
Gen Z:推廣時可強調科技有多先進,又如何方便他們表達個人想法和消遣。Instagram 和抖音仍是最香餑餑的平台。
Gen Alpha:應強調優點和廣泛用途,以及起用多元化更互動、沉浸式和遊戲化的點子。
對兩 Gen 來說,podcast 和 AI 都是值得加入的元素。
2. 💭價值觀和💸消費模式:唔憂米 vs. 唔知價
最初的研究都說 Gen Z 關注精神健康、全球暖化和共融──「最初」。現在近一半 Gen Z 都達投身社會的年紀了,加上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與就業環境,他們對意義和價值的定義也變得更嚴謹,例如願意為環保產品花額外金錢的人比 2021 減少 9%(顯示他們認為環保已是品牌的基本責任),關心「升職」的人也比 2022 大幅下跌 34%(顯示他們在事業上尋求的不是傳統架構)。關注政治新聞的人亦減 15%,因為 Gen Z 認為這議題有損他們身心健康。
Gen Alpha 最大才 12 歲,經濟壓力都在父母身上。大部分人零用錢有 10% 增幅,英國的 Gen Alpha 零用錢增加 25%,跑贏通漲;中美兩國的兒童卻零用錢減少──但!錢少了,消費權卻沒少!逾六成人可自由花費零用錢於飲食之上,逾三分之一(35%)可自行決定買什麼玩具。每週網上購物者由 2021 年的 15% 急升至 21%,四分之一有打機者消費在虛擬遊戲「課金」之上。
🎯Key Takeaway:
Gen Z:無論是推動可持續性還是塑造公司形象,品牌/公司均須言而有實,坐言起行,他們才會願意將自己的時間(事業)和金錢投放於你(的品牌)之上。
Gen Alpha:對這群未曉柴米油鹽的一代,零售、fintech、支付或銀行品牌應負起教育責任,助這群有消費自主權的未來棟樑建立正確消費與理財概念。
3. 📢值得留意的一群!👧🏻👦🏻 兩 Gen 交界的12-15 歲
12-15 歲,是最年輕的一批 Gen Z 與最年長的 Gen Alpha,他們有 4 大共通特色,可供廣告、營銷和贊助商在製訂推廣策略前參考:
💅🏻愛美無分性別!熱衷化妝和打扮的內容,而且留意美容和時裝的男孩子比例大增。在英國,關心化妝和美容的男孩子由 2022 年增加逾一倍(由 4% 增至 9%)。在美國,44% 女孩子上週有看過化妝影片。
🫱🏻🫲🏼厭倦虛擬,IRL 見面才是真的!重返「真.實體活動」趨勢明顯。寧願在戲院而非家中看電影的人比 2021 大增 44%!週末會與朋友碰頭見面的升 15%,會行山或步行的升 13%,喜歡體育課的升 11%。
💬用 SNS,但更關注私密度!逾八成人(81%)上週有跟朋友網上聊天,顯示「溝通」仍是他們上網主因,使用社交媒體已成這批青少年的常態(而非只為娛樂)。
🏀運動、🛒購物、🗣️八卦!他們為何上網?相比 2021,追蹤運動消息(e.g. 體壇明星/媒體/運動員)、網上購物和看看潮流熱話的人,分別上升 16%、14% 和 14%;相反為認識朋友、分享關注議題的資訊和閱讀新聞的人,分別減少 16%、14% 和 10%。
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