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是贊助:如何學綜藝PD「玩轉」體育行銷
- Yomi Zhan
- Sep 24
- 3 min read
撰:Yomi Zhan
編:Ale Tang

體育風越吹越盛,不少綜藝節目可見運動的影子,甚至有用專業運動員規格「地獄式」訓練明星的體育綜藝。在香港,運動員/網紅兩棲者比比皆是,連Youtuber也聞歌起舞,製作有體育元素的遊戲或活動。體育行銷這市場,無可置疑已成品牌推廣和贊助的兵家必爭之地;我們該如何像綜藝PD(Programme Director)一樣思考,秒間攫獲消費者和目標受眾的心?
從指壓板到專業賽場:體育遊戲的悄然進化
說到綜藝裏的「運動」,大家腦海裏的影像會否仍停留在十年前《快樂大本營》明星們爭凳仔、蘿卜蹲、在腳底按摩板上邊慘叫邊走?昔日體能挑戰環節往往只是節目裏「笑位」,但現在可大大不同了!隨着網絡娛樂消費模式演變和體育普及化,如今綜藝與體育已完美結合進化──體育不再是節目的邊角料,而是能夠引爆流量、創造IP,甚至可帶動消費的核心燃料。
體育綜藝三大門派,各顯神通
門檻低、高趣味的闖關派
《男生女生向前衝》的經典闖關陪伴了我們近十年還是歷久不衰,得益於其低門檻和高趣味──看別人落水,能帶來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快感!這一派的商業模式已發展得非常成熟,無論是贏家領獎時的大冰箱,還是印上一個個品牌logo的大型障礙物,都是非常簡單粗暴的廣告植入。節目現在還推出3-5分鐘的豎屏微綜藝,既完美呼應當代年輕人在抖音刷視頻的習慣,也能更快地吸引新觀眾的眼球。
用明星出圈的粉絲經濟派
說到近年最有名的明星系綜藝,不得不提《超新星運動會》!偶像還有奧運冠軍爭取亮相,加上比拼的都是專業體育比賽,儼然一場粉絲經濟的盛宴。而《來吧!冠軍》則讓職業冠軍和明星在「非平等規則」下比賽,既保證了趣味,又側面展示了運動員和體育國度的魅力。這一派巧妙地把偶像的粉絲直接轉化為體育的觀眾,創造了無數跨界熱話,可謂明星效應和體育專業性的完美結晶。
知識與故事兼備的專業派
這一派的代表作是競技真人show《超有趣滑雪大會》和《風馳賽車手》。專業派或許不像前兩派那麼大眾,但它對運動本身保持了足夠的尊重,同時糅合「運動素人」的故事性,令觀眾由「花生友」轉化為參賽者的共情者,建立更深層的連繫與客戶忠誠度。

綜藝技GET!體育行銷人必懂3大策略+手段:
🏀 極致遊戲化,將贊助變共創
GET!無論哪一派,共通點就是「好玩」!搞笑造型、匪夷所思的道具,甚至不公平競賽都可以,因為核心目的不是競技,而是製造viral和流量的基石──笑點和看點。
DO:體育行銷人可以為客戶定製一些從趣味出發的「遊戲」,令目標對象透過體驗共創回憶,對客戶品牌留下深刻印象。像oneup active club南京限時快閃活動,用網球擊中指定區域即可獲得優惠券,宣傳效果簡單但有效。
⛓️💥 強大敘事化,創建情感連繫
GET!並非人人都是光芒四射的明星或運動員,但「情感」卻是人人一樣的;所以成功的節目裏,我們往往能發現PD極力聚焦隊友情、失敗與成長的淚水。這讓觀眾跳出旁觀者角色,與節目的「人」形成更深層的連結──這才是建立長遠關係、鞏固客戶忠誠度的真正竅門。
DO:今天社交媒體上不乏像「個人IP」般的運動員,他們通過vlog等趣味內容,展現訓練外的生活一面,打造更「入屋」的persona,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。例如香港乒乓球林依諾和內地跳高選手邵雨琪,他們未必體育成績最好,卻是備受年輕人關注的 microinfluencer,是值得贊助商留意的新一代 athlete KOL。
📱 致力融合化,開拓可能性
GET!當我們進入疫後時代,運動再不止身心健康,而是一種跨界別的生活態度!在體育競技中融入文旅、科技以至日常生活,將協同效應和多元化做到極致,說不定哪天製造出「拍到哪火到哪」的局面。
DO:別管Youtuber要長片加插廣告了,短小精悍才是大眾日常。借鑒《男生女生向前衝》的豎屏微綜藝思路,把賽事剪輯成「3分鐘高光」、幕後「彩蛋」等,用輕量內容,攫獲繁忙搭車中的上班族或沒空沒耐性看直播的年輕人。
體育行銷模式不斷演變,從收視是王道的綜藝中可見,成功不在於賣出多少廣告位,而在為客戶和消費者創造了多少份快樂和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