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 16 到 60,有誰不用社交媒體?對品牌和 marketer 來說,所選的平台、出 po 形式、KOL 和設計,卻是一門要不斷變通的高深學問。我們為你分析最新出爐報告,看看全球 1 千萬名社交媒體使用者的習慣與喜好。
隨着疫情,社交媒體由以往的個人 persona 平台,演變成資訊來源、購物、娛樂以至工作工具。然而品牌和營銷從業員應如何掌握數碼大海中,年齡、背景、喜好、習慣都千變萬化的對象客戶群?按 GWI 剛出爐的 Social Media 報告,重點如下:
1. 年紀大 vs 細
但凡行內人,約莫都會對本地最流行社交媒體使用者的平均年齡有個想法。這當然是結合了研究和 campaign 數據加上個人經驗的結果,但應記住的是:使用者的年紀也會隨歲月增加,意味着年長「潮人」也會不斷增加。
除了 Snapchat 使用者保持「年輕」,近十年來 FB、LinkedIn、IG、X、Pinterest 甚至 TikTok 的使用者平均年齡都在上升。所以在制訂圖文、主題和內容深度時,別忘了你的對象群正奔向「完熟」以至銀髮。
2. 長 vs 短
短片興,短片勁,但短片非一定。多達 38% 人認為短片質素較差,而這些長片支持者在過去一星期起碼看過一次這些長片:運動班、體育賽事/評論、電玩遊戲片、體育賽事精華片段,或教育性影片。嗯,連 TikTok 也在測試 30min 長片功能。
也別忘了用手機駁大電視睇片的 lifestyle ── 疫情期間,很多人都養成宅在家看戲或做運動的習慣;而很明顯,用大電視的人,自然比較追求影片質素。
3. 多 Reach vs 文化軟實力
明白的,大家都要交數,所以出 po 或 boost ad 當然要看 Reach。不過 Reach 得夠多人了,真有 impact 嗎?Data 告訴你:貴為 Reach 之頂流的 FB,文化軟實力只排第四;反之 Reach 排第八的 TikTok,影響力卻高踞第三。如果超簡化地詮釋就是說,網民認為 FB 的內容跟自己無關。
但人在江湖,數不由己,不想煩的 marketer 大可揀 Reach 第二而影響力第一的 Instagram,以及 Reach 第三影響力第二的 Youtube。原因?別以為 TikTok 是 trend 就一定要用 TikTok ── 47% IG Reels 使用者和 51% Youtube Shorts 使用者,根本沒有用 TikTok。
4. KOL vs 打折?
2024 年有一半 marketer 找過 KOL 合作,但 follower 真的會課金買你的產品嗎?多達 84% 因 KOL 而購物的人表示,他們會避開 KOL 提供的連結,改去產品的官網!而他們掏荷包的主因分別是:價錢及性價比(50%)、品牌聲譽(34%)、KOL 可信度(30%)、限定折扣及 discount code(27%)。所以,重點其實還是回歸基本價廉物美以外,marketer 亦須考慮所選 KOL 是否(起碼表面上)你產品範疇裏的專家。
此外,隨着社交媒體融入生活(詳見下一點),網民表示自己 follow 資訊系 KOL 多於時裝 KOL,意味着類似「由時事 influencer 去 sell 時裝或親子 plan」的 collaboration strategy 已是必需;品牌不應再刻板地按 industry 去選網紅。
5. 了解熟人 vs 了解世界
社交媒體的首要功能多年來迅速變化,由網上日記、留言戰場、打卡兼電子曬命、軟硬兼 sell 廣告,到今年的:取代傳統新聞媒體,成為資訊來源。
原因之一可能是,現在一個 emoji 已可完成你對親朋好友(的帖子/Story)的「溝通」、令溝通功能不再顯得那麼突出,但更大可能的是:社交媒體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完全接軌。
這結論可從兩個 data 看出來:
(1) 透過 TikTok「跟進世界新知」使用者,增加多達 89%;
(2) 使用 TikTok 人數增加最多的年齡層是 Gen X(41-59歲)和 Baby Boomers(60-64歲),顯示這兩群人並沒有停下將「潮流」融入生活的步伐;而 Millennials(27-40歲)的是 LinkedIn,符合他們正打拼事業的人生階段需求。
Comments